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丨坚持系统观念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2023-09-14 11:40:51 浏览次数:3584
作者: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围绕怎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上下功夫,以战略上的准确判断、全局性的科学谋划、系统性的有序推进赢得历史主动。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中蕴含的系统观念 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一是把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考量,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二是既要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紧迫性,也要认识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遵循规律、绵绵用力,才能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三是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宏观趋势,从建立健全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顶层设计入手,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完善相关政策举措,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认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新特征新规律,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在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和前提下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展示共同体的包容性和活力。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过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要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强化六种思维能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强化战略思维,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的判断和决策,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意义,用正确的策略为战略服务,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要围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思路、落实工作部署、完善政策措施,以有形之魂、有感之举、有效之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历史思维,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只有清醒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家底”、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家史”,才能科学回答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时代之问。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从中华民族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回顾“共同走来”的历史经验中、“一起生活”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共同绘就团结奋斗向未来的美好前景。 强化辩证思维,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历史性交汇,民族工作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既讲认识论又讲方法论,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既讲矛盾的普遍性又讲矛盾的特殊性,辩证统一地解决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么看”“怎么做”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用以指导实践。 强化创新思维,顺应时代发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民族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能源、农畜产品等生产方式转型,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碳汇交易等新型模式,着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强化法治思维,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在民族工作领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不断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破解民族事务治理同社会综合治理之间的“脱节”现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积极回应各族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用工作实绩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 强化底线思维,永葆斗争精神。国家安全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局部地区反分裂形势依然严峻,民族领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十分突出。居安而思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我们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切实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构筑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