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发布日期:2022-06-30 09:15:39 浏览次数:25429
作者:经建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力,促进资金回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空间等重点领域结构融合;有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拓宽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打造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激活乡村活力。

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原深度贫困地区客观上自然条件差、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主观上发展意识匮乏、公共服务滞后、人力资本弱,主客观因素叠加,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区域。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政策工具,对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应从以下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统筹涉农财政资金,加大短板重点项目倾斜力度,运用PPP等创新模式,促进供给提质增效。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缓解财政运转压力,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兜住民生底线。三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帮扶对象由个体转为村集体等多元主体,变均衡分配资金为集中支持优势产业,鼓励适度发展规模经济;强化金融协同,引入大灾、价格保险等,增强御险能力;支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补贴力度。四是做好人力资源支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出台优惠税收政策,支持乡村就业创业;探索人才“县管乡用、下沉到村”机制,推动人才向农村流动。五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财政资金向绿色项目倾斜,开展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等;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统筹群众就业和生态保护;支持实施“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工程,减少秸秆焚烧等污染,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六是筑牢兜底保障网,加大财政支持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力度,分层分类做好救助;推进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防止返贫。七是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保持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稳定,确保资金充足;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制定原深度贫困地区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兼顾公平和效率,推动形成比较优势。


(作者:万厚利、于姝婷) 


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