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特别是锚定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从学校布局结构、学科学院建设、专业设置三个层次对高校进行调整优化),从七个方面聚焦用力,不断促进全省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双提升,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地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深化拨款改革,着力激发高校办学内在活力。改革本科高校基本支出预算拨款制度,建立生均拨款模式,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等测算核定高校基本支出拨款总量,体现“经费跟着学生走”的办学导向。赋予高校自主分配预算权限,强化政策资金向教学、科研及创新一线倾斜,不断激发高校科研创新活力。
二、聚焦前沿学科,大力支持塑造学科高峰。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专项经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基础学科及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大仪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学科群,加力支持物理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塑造学科高峰。
三、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打造高校科研创新高地。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高等教育科研资源调整优化。持续推进山西农大(省农科院)“院办校”合署改革,“谷院城”深度融合,强农兴农战略深入推进;支持组建山西人工智能研究院、半导体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及电影学院等研究所(中心);支持推动高校布局调整。持续推进山西工业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新设、迁建及融合办学,支持山西财税专科学校等4所院校建设国家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四、调整优化本科专业,支持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内涵。紧扣转型发展需要,支持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加快设立新兴应用专业,传统专业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新兴专业占比提升10.2个百分点,5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认定51名国家级一流课程名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五、聚焦“六新”突破,支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认真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接服务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特色优势领域,支持自主创新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持量子光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支持太原理工大学成功晋级“煤基能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筹建太原第一实验室、国家超算太原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合成生物学院、长城、黄河、太行及五台山等高端研究院建设。
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支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的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落实山西省人才新政“12条”,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增强能力和业绩的评价权重,修订完善财政奖励政策,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完善支持方式;支持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引进一流人才团队;支持引进15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3个创新团队;山西大学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基地。
七、实施非均衡战略,支持建设“双一流”大学。认真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山西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设立“双一流”专项引导资金,创新性地通过“额度切块、项目管理、资金预拨、绩效评价、资金清算”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建设。大力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建设成为高水平一流大学;大力支持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