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财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财政部门日常监管作用,紧紧围绕监督检查发现的产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分析,找准症结,通过健全机制、转变方式、开发平台、常态清查,深化源头治理,促进产业资金管理领域预防腐败取得新进展。
一、修订完善管理办法,规范预算执行管理。先后出台《成都市新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上级资金工作管理规程》,修订完善《成都市市级工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管理职责、使用范围、补助对象、申报条件、审批程序、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作出明确要求。一是针对项目管理和资金分配环节易出现腐败问题的现象,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资金分配的主体责任,明确资金分配流程,形成权力制约机制。二是逐步提高因素分配法比重,最大可能压缩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空间。三是强化对区(市)县财政管理工作的指导,明确资金拨付条件,优化完善资金拨付流程,防范基层超进度拨付资金引发的资金安全风险。
二、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引导企业专注发展。传统地向企业提供无偿补贴的财政支持方式,一定程度导致企业产生财政资金“不用白不用”的心理,重争取轻管理,甚至通过包装项目、重复申报等手段套取资金。通过设立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依托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向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形式,变无偿补贴为有偿投入、变行政性分配为市场化选择、变“撒胡椒面”为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变一次补贴为财政资金循环利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将重心从争取财政补贴转移到更加专注自身发展上,降低其采取不当手段争取财政补贴资金的冲动。
三、借力科技管理手段,杜绝人为操作空间。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试点推行“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政策对企业的可及性、及时性、便捷性和透明性,实现政策及时知晓、精准推送、快捷享受、公开透明。在项目评审环节,综合应用已有涉企大数据、公开数据、企业申报数据等,构建惠企政策智能评审系统,基于政策画像引擎和政策分配标准训练数据,形成政策智能评审算法模型,采取线上自动评审与专家人工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评审异常,让评审环境更公正、评审结果更公平。
四、组织专项资金清理,构建全过程监管链条。会同主管部门组织区(市)县对专项资金拨付管理情况开展清理,重点清理资金拨付到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滞留和其他违规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分类明确整改要求和口径,并结合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促进资金和项目管理全链条有机融合。事前,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企业真正搞懂政策、了解流程、享受政策,制定本级资金拨付管理办法,优化资金拨付流程;事中,加强对项目合规性和合法性审查,研究开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采取有效有力举措,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高效拨付扶持资金;事后,加强项目和资金跟踪管理,确保资金高效使用,项目按时按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