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财政信息 > 财政要闻

健全评审模式标准化 评审管理标准化体系提升财政投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5-02-25 17:34:17 浏览次数:2346     项目储备中心供稿

健全评审模式标准化 评审管理标准化体系提升财政投资精细化管理水平

包头市财政局开展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以来,共计对2578个项目进行评审,项目总投资197亿元,申请财政资金89亿元,科室运用评审结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共计38亿元,落实项目1718个。在评审工作中,坚持“精、细、准”原则,把控评审工作质量。包头财政评审模式管理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财政投资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一、 事前组织突出“精”字

一是“精心”组织谋划。中心始终将评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从组织和推动层面对工作进行直接谋划、做出具体部署、提出工作要求并加强过程指导督促。根据项目特点和专业情况,统筹调配评审工作力量,通过内外部人员的合理调配,实现懂专业和懂政策人员兼备,为评审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精心”开展学习。深入学习政策是确保工作质量的根本前提,中心在每项评审工作开展前,着力在加强政策学习、扎实练好“内功”上发力,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指南、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制度等规定,确保具体工作中精准发力。另一方面,向科室及业务主管部门了解项目信息,做到总体情况心中有数,确保制定的评审方案有的放矢。

三是“精心”制定方案。开展每项评审工作前,中心在仔细分析工作具体要求、项目特点、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与科室共同研究制定评审方案,对评审依据、评审范围、评审内容、评审程序、评分办法、工作要求、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细化,为做好评审工作提供指引。   

二、 实施过程突出“细”字

项目评审是对财政拟支持项目可行性、必要性的审核,中心坚持从全局着眼,从细处着手,做好每个项目、环节的核实验证。

一是初审入库材料规范完整性。入库材料要求全面、准确、完整。整理收集包括资金管理办法、指标文件、项目管理办法等各类资料,以便于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与政策规定比对、资料间相互比对、与相关数据比对、与座谈了解情况比对,全面分析情况,以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

二是对照评分内容逐项核实情况。在资料评审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旗县、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核实,对照各项评分内容逐项核实情况。按照资金管理和项目组织实施两个链条,分别进行情况梳理和分析。资金管理方面,重点关注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项目资金预算是否合理、已投入资金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合规、绩效目标设立是否科学、合理等内容。项目组织实施方面,重点关注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依据项目建设状态,对应项目实施是否及时、手续是否完备、数量任务是否完成以及项目产生的效益。同时做到财政数据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座谈沟通与核实验证相结合。  

三、 评审结论突出“准”字

首先做到把握口径要“准”。严格以制度规定为评审的根本准绳,客观评价相关评分指标的得分情况,对在评审过程中遇到政策口径把握不准、评分规则不清晰、被评审项目单位有疑义等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科室请示沟通,确保政策把握准确,减少由于理解不充分造成的评分误差。

其次做到核查情况要“准”。具体工作中,以评分指标为“纲”、以具体评审标准为“尺”,以客观数据和情况为“标”,逐项分析评审评价。专家组根据评审工作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比对,对每一项评分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赋予分值;对存在问题和扣减分项目及时与科室沟通,充分听取科室的意见,确保评审结论的客观、准确。

下一步,中心将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提升项目评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包头市争取更多上级财政资金,为更加合理规范地分配财政资金提供基础依据。

 

 

包头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及资金保障中心

                           2025年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