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自治区财政厅鼓励承保机构充分发挥“保险+金融”协同效应,以农业保险为关键抓手,有效撬动金融资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保险+科技+信贷”
破解养殖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
自治区财政厅促进承保机构和银行协同开展“农业保险+科技+信贷”联动机制,将政策性养殖险保单作为增信证明,助力参保农牧户获得生物资产活体抵押贷款。通过对活体牲畜实行数字化监控,实现牲畜活体资产数量真实、管理精准、风险可控,降低信贷业务合规与经营风险,解决生物资产活体抵押贷款确权难、贷款难、承保难、监管难等问题,激发银行扶农助农意愿。截至目前,全区“保险+科技+信贷”生物资产活体抵押贷款累计放贷金额超过10亿元。
“保险+期货+信贷”
为种植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自治区财政厅鼓励承保机构开展“保险+期货+信贷”模式,将农业保险与银行业务、期货市场紧密结合。农户参与粮食作物价格保险或收入保险,银行为参保农户提供贷款,承保机构又进一步将价格风险分散在期货市场中,实现风险闭环。农户在原有贷款利率上享受1%的优惠,既享受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又有效降低了贷款成本,形成参保农户、银行、承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保险新体系。截至目前,“保险+期货+信贷”模式试点已累计为当地规模经营主体增信贷款超过200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继续深化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资金效能,着力推动普惠保险金融服务基层群众,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