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专题专栏 > 科学研究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与诉求

发布日期:2025-02-26 09:07:11 浏览次数:1909     科研所供稿

理由: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后续的各项细化措施,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小民营企业仍面临诸多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对整个民营经济体系的稳定与繁荣构成了潜在威胁。具体而言,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价中标阻碍了民营企业新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近两年,各级政府招投标采购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信息显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央企、国企,90%以上的中标单位都是投标报价最低的单位,价格成为评标的一项权重最大的因素。一些单位招标不重视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只看重价格,采购部门为了规避审计等麻烦,把低价中标作为一项免责牌,于是低价中标成了行内规矩。低价看似为招标单位节约了成本,但低价的背后可能是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摈弃、对产品环保和品质的漠视。二是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银行贷款作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但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由于缺少抵押物或满足不了放贷条件得不到资金;而国家基金、风投项目大都投向央企、国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与急需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的中小民营企业几乎绝缘,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融资无门的局面。三是专项奖励申报条件不利于民营企业,影响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每年,各级政府工信、科技部门等设置的专项奖励申报条件都是统一的,看似很公平,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申报条件门槛,即使个别达到了,在评比过程中评委也都倾向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央企和国企的项目,中小民企申报的创新项目很难评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国家各级政府层面90%以上奖励资金发放至央企、国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大型民企项目,中小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国家资源的倾斜,严重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