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2月迄今,财政部发布642则信息公告,涉及代理机构违法违规操作被处罚的多达148起,占比超过23%。其中,43家代理机构被财政部警告,105家代理机构被责令限期改正。部分代理机构在这两年多时间内,被财政部处罚的次数多达五次。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居高不下有哪些原因?为什么有的代理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委托代理行为须规范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数量即将突破4万家,为我国委托代理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因为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给行业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取消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代理资质和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资格认定证书后,许多没有招标采购经验的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比较复杂,不能触碰的红线比较多,这部分人员不熟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在开展代理工作时容易出现失误。”业界专家韩孟玉表示,“另一方面,代理机构违法违规成本比较低,很多时候即便因为违规被处罚也不影响采购人委托,这也助长了代理机构的违法行为。所以有的代理机构同样的违法行为一再出现。”
业界专家林柳枝告诉记者,有不少代理机构被处罚其实是为采购人或评审专家背了黑锅。“有些项目采购人给出的采购需求不合理或者违反了法律法规,代理机构按照采购人的要求编制采购文件,就很容易因为采购文件违法而被处罚。有些评审专家履职不规范,在评审过程中出现倾向性言论等问题,采购代理机构未尽到维护评审秩序和核对好采购结果等义务,也很可能在后续的质疑投诉或监督检查中被监管部门处罚。”
据《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统计,财政部最近对代理机构的148起处罚中,超过93起是采购文件存以不合理条件排斥或限制潜在供应商、评审分值未与量化指标对应等问题导致的。但根据财政部信息公告,记者发现也有不少代理机构被处罚是因为自身存在非法干预评审、录音录像不全、拒收供应商在法定期限内的质疑函导致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资深专家告诉记者,我国政府采购委托代理行业要壮大发展,委托代理行业应当进一步规范,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代理机构的管理。
依法代理须落到实处
某地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相关负责人提醒,如果行业内违法违规的代理机构过多,不仅影响代理机构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会导致行业出现诸多乱象,对行业公平和营商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代理机构和采购人通过采购文件中的不合理条款排斥竞争、限制竞争或者非法干预采购活动等行为,都会影响政府采购行业公平,损害供应商权益,伤害营商环境。”上述财政局政府采购相关负责人提醒,“如果违法代理行为不依法处罚,难以规范委托代理行为,容易导致委托代理乱象,推动依法代理就难以落实。”
“如果代理机构水平不够,发现不了采购人或评审专家的违法要求或行为,或者发现后不能通过沟通劝服采购人和评审专家依法操作,则难以依法代理,后续引起质疑投诉或监督检查等问题,很容易导致代理机构被处罚。”林柳枝提醒,代理机构应当提升依法代理的水平,即便采购人有些要求不合理、评审专家有些操作可能不规范,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有辨识不合理要求与行为的能力,并通过沟通提醒采购人和评审专家违法后果以及正确的操作方式。
监管部门如何推动代理机构依法委托代理落到实处?韩孟玉认为,通过开展代理机构信用评价反映代理机构依法代理的水平,并将代理机构违法处罚等与采购人委托挂钩。
很多业界专家则表示,采购代理机构不应当是简简单单按照采购人要求去从事代理活动,而应当切实提高依法委托代理的能力,当好采购人的参谋和顾问,为采购活动依法依规采购保驾护航。